百度   报道称,林福敬发现,越来越多人在30多岁的时候离婚了,这对她这一代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7月30日,骄阳似火。中午时分,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来到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同心村,一进村口,顿觉一股凉气扑面而来。

海拔1700米-2500的同心村,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潺潺的溪水穿村而过。虽非周末,只见游客们有的在小溪中玩耍、戏水、拍照,有的在小溪边的吊床上小憩,有的和家人朋友在风格各异的民宿中喝茶娱乐体验夏日清凉。

近年来,同心村抓住灾后重建及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将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农文旅融合、业态融合有机结合,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创新“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发展甜樱桃、花椒4000余亩,年产值5600余万元。

同心村

产业有了,乡村美了,慕名而来的人自然就多了。

采摘、纳凉、农事体验,成为同心村乡村旅游消费新需求。该村把发展“农家乐”“避暑山庄”等经营主体,标准化培育旅游接待户和乡村主题酒店,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的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村的民宿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有32家,”同心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牟峰丽介绍,每日可接待游客600人以上。2024年,全村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左右,游客主要来自重庆、成都、眉山、乐山等地,旅游产业收入约500万元。

“同心村真的太凉快了,太漂亮了,回去之后我也会推荐朋友过来玩儿,然后还要带一些汉源的花椒、花椒油等农产品回去。”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女士说。

同心村村民王兴勇从2017年经营民宿到现在,拥有房间14间,同时他们家还种植有甜樱桃5亩、花椒2亩,民宿加采摘全家年收入近20万元。

“生意最好的是每年6到8月,6月甜樱桃采摘,8月花椒采摘。”正在忙于为游客备餐的王兴勇说,“7、8月来避暑的也多,差不多都是长住7天以上的。”

同心村

汉源县为规范旅游民宿的管理。近年来,该县连续对县域内民宿从业者进行管家、厨师、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民宿经营者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增强标准化意识。

王兴勇在汉源县举办的厨师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厨艺提升了,这样就更好地服务来的游客,大家吃得也高兴。”王兴勇说。

同心村的民宿从无到有,从“藏在深闺”到“声名远扬”只是汉源县民宿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汉源县顺应乡村旅游消费新需求,山水、生态、文化底蕴,皆为汉源民宿的支撑,该县把发展民宿经济作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口。

汉源县围绕“原生态”“原生产”“原生活”,积极探索“民宿+生态”“民宿+非遗”“民宿+购物”“民宿+研学”“民宿+美食”模式,形成梨花宿集、悠湖宿集、隐山宿集、清风宿集4个品牌民宿集群,打响乡村休闲、阳光康养两大民宿品牌。

截至目前,汉源共有民宿112家,客房1500余间,民宿经济直接从业人员达700余人,年均接待游客21万人次,民宿产业综合年收入1.68亿元。如今,民宿旅游已逐渐成为汉源县的一张新名片,民宿经济俨然成为该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李木子)

编辑:王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