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银川7月23日消息(记者齐平 见习记者吴佳仪)“以前觉得‘八项规定’是电视里的事,现在你们踏破门槛帮我弄体检报告,好作风就是实打实的方便啊!”近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湖韵社区刘大爷接过网格员王佳丽送来的养老认证材料时感慨道。在这片西北热土上,一场始于作风转变的治理变革,正悄然重塑着干群关系的肌理。
社区网格员为流动党员胡延生进行养老认证(央广网发 兴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湖韵社区的转变始于一张重点服务清单。针对辖区百余名独居老人面临的智能设备操作、养老认证等“数字鸿沟”,社区党委将“坐班服务”改为“上门代办”,网格员化身“流动服务站”累计破解老人生活难题百余件,更通过“情理法”融合调解法,使今年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提高了35%。“干部多跑腿,群众少揪心。”社区书记牛婷的话语道出真谛。
章子湖家园开展义诊活动,为特殊人群免费做B超(央广网发 兴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湖韵社区在辖区东方韵园居民李淑杰家中开展临时救助政务代办服务(央广网发 兴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针对辖区南富康小区居民“办证难”的积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富宁街街道党员干部直面矛盾,包委领导带头展开“地毯式”政策核查;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多次召集住建、税务、司法等部门联席攻坚,在政策范围内蹚出“容缺办理”新路。“本以为这房本永远办不下来了,没想到有一天真能踏踏实实拿在自己手里!”今年五月居民拿着首本鲜红的不动产证时感慨道。集中整治以来,该街道干部一线走访量提升150%,群众跨部门办事跑动次数压减超六成。
富宁街为南富康小区居民成功办理首本房产证(央广网发 兴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社区居民在幸福社区“廊亭议事会”平台协商议事(央广网发 兴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以前酒吧音响震得窗户响,现在孩子能安心写作业了!”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街街道银基花园小区居民李大姐的感慨,则源自辖区山河湾社区网格员的“未诉先行”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未等投诉电话响起,社区已提前联动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开展专业设备现场检测、商户经营时间规范、警力巡逻频次加密等活动,居民商户协调会同步跟进,形成“发现即响应、联动即解决”的快速处置机制。在文化街街道办,“周三恳谈日”“院落板凳会”收集的16条诉求已转化为4个惠民项目,解决民生难题69件。
富宁街自强社区庭院微党校开展集体学习(央广网发 兴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富宁街大庙社区维修雨水井,解决群众烦心事(央广网发 兴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下基层”机制让干部扎根矛盾现场;“吹哨报到+象限评价”赋予街道统筹部门的指挥棒;部门联席会议则打破了行政壁垒,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的实践揭示着作风转变需要制度护航的深刻内涵;而制度之力,必会提升民生难题破解的速度。

关注精彩内容